香港货品编码协会(GS1 Hong Kong)对 2020-21年度财政预算案的建议

只有中文版本
Body

香港货品编码协会(GS1 HK) 为一间发展和推动全球标准的非牟利机构,于香港成立超过 30年,有近 8,000名企业会员,当中有接近85%为中小企(僱用少于10人的企业),97%为僱用少于100人的企业。

本会透过提供以全球标准为本的平台、解决方案及服务,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升效率、安全性、真确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商业之间的连系。早前本会谘询了多位行业谘询委员会委员及会员,当中涵盖大中小企管理层,综合各项提议后,冀能透过此建议为中小企的利益发声

本会提出的建议,希望帮助1)支援中小企;2)推动香港本地消费3)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除可让香港商界及巿民渡过目前难关,还可振兴经济及保障民生,助香港迎接未来挑战、把握机遇。

 

1)   优化支援中小企的措施

1.1   鼓励企业应用创新科技

1.1.1 放宽「科技券」申请条件

目前「科技券计划」仅限资助与科技应用直接相关的配套,例如是技术、设备或服务,但并不涵盖科技应用所涉及的其他范畴。本会建议政府考虑扩阔「科技券」的支援范畴至培训、策划或推广,让员工也能掌握相关专业和全渠道营销策略,配合企业全面使用科技优化运作。

除此以外,亦可将「科技券」支援范畴扩阔至直接应用于硬件配套上,例如政府可以小额快速审批的形式资助中小企应用提升效率的自动化物流设备,助他们于仓库上配置电动唧车(electric forklift truck)或其他先进设备,全面提升效率。

同时亦建议豁免部份科技项目「货比三家」的规定,目前采购项目价值超过五万元就需要「货比三家」,但某些技术方案于香港属独有或少有,令企业于申请时难以取得三间供应商的报价而未能或延误申请。本会建议政府可考虑酌情处理部份科技项目的申请要求,鼓励创新。

 

1.1.2 拨款推广及支援中小企采用创新科技

现时市场上有多种创新科技如物联网、人工智能(AI)、大数据分析等,但中小企未必理解哪些科技适合自己的业务。本会建议政府能增拨资源提升传统中小企对创新科技的认识,在举办科技相关峰会或展览时(例如:互联网经济峰会),让各中小型及非牟利的方案供应商免费演示及分享科技相关方案,并让传统中小企免费参与,助本来不熟悉科技的中小企接触及应用新科技,实践智能商贸的愿景。

此外,香港很多传统品牌处于数码转型的十字路口,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专才让品牌能透过自动化提升效率及持续发展,建议政府可资助中小企进行营销及品牌策略谘询,让中小企能在有效使用科技转型的同时,以各样营销策略配合发展,帮助中小企长远发展及提升竞争力。

 

1.1.3 增加对零售业采用科技的支援

人手短缺和流失等问题会影响零售业服务质素及生产力。本会建议将目前最高资助额5万元的零售业人力需求管理科技应用支援计划(ReTAAS)加码至20万元,并将资助项目开支由50%提升至75%(例:若项目金额为10万,现行制度是政府资助5万,企业支付5万;若放宽至75%及加大资助金额,就会是政府资助7.5万,企业只需支付2.5万),以及加快审批时间,鼓励更多零售业采用科技解决企业人手问题之余提升顾客体验。

 

1.2 全面帮助中小企拓展香港以外市场

1.2.1 取消「BUD专项基金」地域限制

「BUD专项基金」新一轮措施将每间企业的合计资助上限提高至400万元,但该资助金额需「一分为二」、一半中国内地一半东盟;本会建议取消「BUD专项基金」资助金额的地域限制,让企业可自由决定资助基金用于不同市场的比例,例如是集中发展一个市场,或是自行决定发展内地及东盟市场的资金比例,如7:3或6:4比例等,增加资金灵活性。

政府亦可考虑放宽当中的「相关企业」定义,现时同一人同时拥有两间企业30%或以上股权会被视为同一公司而不能为两间企业独立申请资助,本会建议放宽该规限,只要同一股东所拥有的两间企业属不同类别的业务,或放宽持有股权至55%或以上,就可同时为两间公司申请资助,助各类本地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的同时为劳动市场制造更多就业机会。

此外,现时「BUD专项基金」政府会按一对一比例资助企业,本会建议可提高资助企业比例,鼓励更多中小企开拓海外市场,为业务带来增长机会。

政府亦可考虑放宽「BUD专项基金」申请范畴,让企业不需局限于延续发展现有产品才能作出申请,而是可以将资金应用于新产品上。因不同地区所需产品不同,故拓展市场时需开发新产品,而中小企在研发时往往因高昂成本和人手而却步,若能加强支援,就可鼓励更多企业创新。

 

1.2.2加强推广「市场推广基金」

本会十分欢迎将「市场推广基金」(EMF)的资助上限提升至 80万元的措施,同时建议应增拨资源,加强该基金的推广,让中小企可更了解资助不仅限于让企业在海外参加展览,还可用于在海外推广项目上如建立网上商店或应用程式等,鼓励更多中小企参与。

 

1.3 继续支援中小企渡难关

1.3.1 恒常化资金周转计划

政府优化了多项「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措施,例如是新增九成信贷担保产品、容许贷款企业先还利息等,助中小企应付经济逆境下的资金周转压力。由于融资计划为有期贷款,并不涉及更多资助或款项,故本会建议将计划恒常化,减轻中小企资金周转压力,应付未来多变的营商环境。

此外,现时中小企营商环境严峻,需要大量资金作周转之用。虽然早前政府已优化九成信贷担保产品借贷额最高至600万港元,但银行批出的借贷并无最低保证借贷额,并会根据公司营业额按比例批出,令一些初创企业或是面临最大困境的微企只能获得10万或20万的贷款,完全不能助他们渡过目前难关,尤其影响营运成本较高的零售及贸易行业。本会建议政府可放宽初创企业或微企的借贷申请,让企业不需以财务报表为依据、无条件获得至少可维持三个月营运的借贷。

另外,亦可考虑进一步放宽还款规定,政府早前已推出优化措施让「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的申请者可于未来6个月先还息不还本,最多申请续期一次,即最多十二个月先还息不还本。本会建议政府可将还息不还本的期限延长至1年,续期一次即最多可2年还息不还本,有效期由1年延至2年,并将还款期延至8年,减低中小企资金压力。

 

1.3.2 提供短期免息贷款

每逢年尾都是中小企的资金周转需求高峰期,因要应付各项开支如支付员工双粮。本会建议政府可考虑向中小企提供短期的免息贷款助中小企应付特别情况下的资金周转。免息贷款额可根据中小企财务报告内员工年尾双粮或奖金开支批出,上限为50万,借款期为3-4个月。

 

1.3.3 豁免中小企牌照费及税款

去年营商环境严峻,本会建议政府可继续支援中小企,豁免各项开支以纾缓负担,例如是继续豁免商业登记费一年及食肆售卖许可证全年牌照费。此外,政府亦可考虑宽免上年度缴税少于200万港元或以下的工商企业缴付预缴税税款,以及豁免批发零售、饮食、物流业界的差饷和地租,上限每季度10,000元。

 

2)    推动香港本地消费

2.1 向市民及旅客派发「消费券」

2.1.1 建议向每位巿民和旅客派发特定港币金额的「消费券」,并可将消费券分为饮食、零售、旅遊、个人服务等四部分,须在六个月限期内使用,藉以支撑零售等市道和带动本土经济的复甦。

 

2.2 优化巿民税务

2.2.1 宽免薪俸税上限:经济前景不明朗,中产及夹心阶层面对沉重的税务压力,宽免税收有助鼓励市民消费,建议提高基本免税额由现时的港币132,000至150,000元。

 

3)    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

3.1 放宽内地与香港联合资助计划限制

3.1.1 政府早前推出的「内地与香港联合资助计划」,让香港与内地不同省份加强科研合作,协助香港创科发展注入新动力,但由于申请的条件都必须要与本地公营科研机构或研发中心合作,排除了具有研发能力的非牟利机构科研成果。本会期望政府能放宽限制,让大湾区与香港区域中具研发能力的非牟利机构都能申请及获得资助,方能让科研发展更蓬勃。
 

3.2 拨款鼓励于大湾区食品贸易及医疗器材采用全球数据标准进行追踪溯源,保障民生

3.2.1  非洲猪瘟、食物过量添加济或污染 物等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涉及跨境食品贸易,故此食品追踪追溯及数据联通尤其重要。食环署已于2019年12月23日推出食物贸易网站(Food Trader Portal),让食品进口商或分销商可于网上登记申请进口许可证,目前正向肉类、家禽及野味进口商推广,但业界参与与否属自愿性质。

本会建议政府可以鼓励食品贸易商登记食物贸易网站,使食品数据更为完善,促进两地资讯交流融合,当有食品问题时更有效召回,保障大湾区及本港巿民安全。此外,部份中小企并未将自身营运数码化,本会建议政府可拨款资助及鼓励中小企将营运流程数码化,以配合食物贸易网站的推行。

长远而言,推动食物贸易网站的全面应用、及产品数据互通,还可支援衔接「单一窗口」第二阶段的推行。

 

3.2.2  政府及业界近年积极推动大湾区内的药物和医疗监管合作,而于2019年11月6日中央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公佈了16项政策措施,当中一项为大湾区内地城市指定港资医疗机构可使用已在香港注册药物和常用医疗仪器,吸引跨国医疗科技公司以香港为基地引入医疗仪器同时到大湾区发展,惠及两地。

然而,要保障大湾区内民众安全及确保医疗仪器流向,就需要一个两地通用的标准。本会建议政府可以增加支援去推动业界于医疗仪器上应用医疗器材独有识别(UDI)的全球标准,例如是与中国商讨采用了全球标准的医疗仪器可获减低进口中国的关税优惠。全球标准的应用可让湾区内医院准确辨识医疗器材,进行追踪追溯,确保湾区民众健康的同时提升港人在大湾区就医的信心。
 

3.3 资助建立统一的产品数据平台 进大湾区产品资讯互联互通

3.3.1 跨境贸易日趋普遍,建议政府拨款资助建立统一的产品资讯平台,推进大湾区产资讯互联互通。消费者通过产品条码或二维码,配合流动应用程式,获取可靠、单一来源的产品资讯如品牌商、产品名称、成分、营养价值、影像、到期日等等。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增进产品透明度,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及提升消费信心。
 

3.4 鼓励跨国企业投资香港 将高端科技建设引入香港

3.4.1 本会建议政府可以宽减利得税的形式鼓励跨国企业投资香港分公司,让更多高端物流建设及科技相关项目能在香港落实。例如是跨国企业于香港投资超过港币1,500万的项目,可获宽减该财政年度的利得税。此可让香港透过高效且获认可的数码系统或自动化机械的应用提升竞争力,亦可让本地劳动市场接触及使用先进科技,提升技能,并巩固香港在大湾区发展规划中不但发展创新,且引用创新科技的角色。
 

3.5 资助港企参与香港信心产品计划 于大湾区内推广「香港品牌」

3.5.1  网购食品及日用品风气在内地普遍,但冒牌产品、黑心食品新闻却无日无之,建议政府能拨款资助港企参加香港信心产品计划、或优质食品源头追踪计划,利用489条码的优势、包装防伪和追踪技术等科技,协助香港食品及产品制造企业于湾区内推广香港品牌,让大湾区消费者简单扫描条码就能确保货源真确,提升消费者信心。 
 

3.6 增拨资源 加强中港两地专才交流

3.6.1  现时香港很多行业都面对人手短缺的问题,而且聘请专才都相当困难。
本会建议政府放宽国内专才来港培训或工作,除现时的工程和会计外,扩阔到运输、技术工程、安全管理项目。另外,可增拨资源资助业界举办更多中港联办技术培训班,助企业纾缓人手问题的同时带动中港两地的知识及技术交流,达成双赢。

 

- 完 -

 

关于香港货品编码协会
 

香港货品编码协会(GS1 HK)于1989年由香港总商会成立,是GS1®环球组织的香港分会,也是一间提供标准的非牟利机构,一直致力研发和推动全球标准,让企业可独有识别、准确撷取及自动分享产品、位置及资产的重要信息。GS1总部位于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拥有超过110个成员组织,遍及全球150个国家。

GS1 HK透过提供以全球标准为本的一系列平台、解决方案及服务,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升效率、安全性、真确性和可持续性,并推动商业之间的连系。全球标准能确保数据可信、准确,让业务夥伴易于分享、搜索该些数据,并连结到相关资讯。而本会的产品电子代码(EPC)标准是物联网的基础,有助研发出一连串物联网服务及应用。我们亦协助业界应付全渠道商贸带来的挑战,为其营造无缝的顾客体验。GS1 HK与各贸易夥伴、行业机构、政府及资讯科技公司积极构建协作生态,实践「智能商贸,优质生活」的愿景。

GS1 HK目前有近 8,000名企业会员,涵盖约20种行业,包括零售消费品、食品及餐饮、医疗护理、成衣、物流及资讯科技。

如欲进一步了解本会,请浏览 www.gs1hk.org

 

如有垂询,请联络:

Corinna Fung                                                         Will Ip

电话: (852)2863 9787                                            电话: (852)2863 9763

电邮: corinnafung@gs1hk.org                                 电邮:willip@gs1hk.org


置顶